图片
来去之间明·憨山德清春日才看杨柳绿,秋风又见菊花黄。荣华总是三更梦,富贵还同九月霜。译文:春天里方才看到杨柳泛出新绿,秋风中又已然见到菊花变得金黄。
人世间的荣华富贵,总是像三更时分的短梦一样虚幻;所有的财富与地位,也就如同九月的寒霜,顷刻便会消融。
赏析:《来去之间》是一首言简意赅、直指人心的禅理诗。诗人通过描绘春秋季节瞬间转换的自然景象,引发出对人生无常、繁华虚幻的深刻洞察。全诗以极其浅白而有力的比喻,揭示了佛教“诸行无常”的根本教义,旨在破除世人对功名利禄的执着,引导人们看破幻相,追求超越生死的永恒真理。诗风质朴,但哲理深邃,具有强烈的警世效果。
春日才看杨柳绿,秋风又见菊花黄:“才看”与“又见”两个词紧密呼应,形成强烈的时间流逝感。刚刚还在欣赏春日杨柳的嫩绿,转眼间便已面对秋日菊花的金黄。诗人撷取春秋两季最具代表性的意象(杨柳绿、菊花黄),将漫长的季节更替浓缩于一俯一仰的瞬间,形象地展现了时光的飞逝与世事的变迁,为下文的议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荣华总是三更梦,富贵还同九月霜:三更半夜的梦境,纵然精彩,但短暂易醒,醒来成空。此喻指出,人所追求的“荣华”看似真实,实则如梦境般虚幻不安,无法把握。九月的寒霜,虽然洁白清冷,但一见日光便瞬间消融,不留痕迹。此喻指出,人所追逐的“富贵”看似耀眼,实则如霜露般脆弱短暂,终归寂灭。这两个比喻通俗易懂却又犀利无比,彻底否定了世俗价值的永恒性,充满了看破红尘的智慧与警醒。
这首诗虽然短小,但结构精妙,力量千钧。前两句写景,是“起”和“承”,后两句说理,是“转”和“合”,由具体到抽象,由现象到本质,层层递进,浑然一体。语言上,对仗工整(“春日”对“秋风”,“杨柳绿”对“菊花黄”;“荣华”对“富贵”,“三更梦”对“九月霜”),朗朗上口,便于记诵传播。其核心思想是宣扬佛教的无常观,告诫世人不要被短暂如梦的世间荣华所迷惑,而应追求超越生死的究竟解脱。它更像一剂清醒剂,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教化功能,体现了憨山大师作为一代高僧,以文字作佛事、度化众生的慈悲与智慧。
作者简介:憨山德清(1546年—1623年),俗姓蔡,字澄印,号憨山,法号德清。全椒(今属安徽)人。明代四大高僧之一(另三位为云栖祩宏、紫柏真可、蕅益智旭)。他十九岁出家,一生致力于复兴禅宗,融合儒释道三教,修行精深,著作等身。曾因“私造寺院”罪被流放广东雷州,后在岭南大力弘扬佛法,影响极大。晚年获赦,回到江南。
憨山大师不仅是佛教思想家,也是杰出的文学家。他的诗偈语言流畅,深入浅出,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意象来阐释深奥的佛理,充满了超脱的智慧与警世的苦心,在佛教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著有《憨山老人梦游集》。
另附:憨山大师《醒世歌》原文及译文,渡人无数,说理深刻透彻,发人深省。
弘扬传统文化2025
2025年08月03日 08:16 福建
醒世歌
明·憨山德清
红尘白浪两茫茫,忍辱柔和是妙方。
到处随缘延岁月,终身安分度时光。
休将自己心田昧,莫把他人过失扬。
谨慎应酬无懊恼,耐烦作事好商量。
从来硬弩弦先断,每见钢刀口易伤。
惹祸只因闲口舌,招灾多为热心肠。
是非不必争人我,彼此何须论短长。
世事由来多缺陷,幻躯焉得免无常?
吃些亏处原无碍,让他三分也不妨。
春日才看杨柳绿,秋风又见菊花黄。
荣华终是三更梦,富贵还同九月霜。
老病死生谁替得,酸甜苦辣自承当。
麝因香重身先死,蚕为丝多命早亡。
一剂养身平胃散,两盅和气二陈汤。
生前枉费心千万,死后空持手一双。
悲欢离合朝朝闹,富贵穷通日日忙。
休得争强来闹胜,百年浑是戏文场。
顷刻一声锣鼓歇,不知何处是家乡!)
憨山大师《醒世歌》
憨山大师(1546—1623年),名德清,字澄印,明代“四大高僧”之一。大师幼结佛缘,十二岁寻佛金陵报恩寺,十九岁出家为僧。明神宗万宗元年(公元1573年),他游历四方,来到五台山,沉醉其中、乐而忘返,遂以“憨山”自号。
大师虽是禅门宗匠,但修行上不拘一宗一派,极力倡导禅净一致,尤致意于华严;主张禅净双修,倡导儒、道、释三教融合。大师中兴曹溪,被后世尊为曹溪中兴祖师,后圆寂于南华寺,留下不坏金身。
《醒世歌》
红尘白浪两茫茫,忍辱柔和是妙方。
到处随缘延岁月,终身安分度时光。
【译文】
世事起落无常,变化多端,就像闹市飞扬的尘埃,又像互相冲击、起伏不停的海洋波浪,那样模糊无际,不可测度。体谅忍让,柔顺和谐,才是处世聪明灵巧的方法啊!无论身处何地,不可强求,宜随顺因缘,就当时情况,随时制宜;一辈子也要满足地、安分守己地过日子。
休将自己心田昧,莫把他人过失扬。
谨慎应酬无懊恼,耐烦作事好商量。
【译文】
不可隐瞒良心,自知不好,仍继续做着那些邪恶、害己害人的事情。所谓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对于别人的过失,不可到处张扬啊!与人交往应对,宜小心谨慎,切忌出口伤人,或因言语冲突而起烦恼;有困难或争议时,动气无益,宜耐心解决,或找机会好好沟通、商量。
从来硬弩弦先断,每见刚刀口易伤。
惹祸只因搬口舌,招愆多为狠心肠。
【译文】
自古以来,常见强硬的弓弩,其弦线很快折断,锋利坚强的钢刀,其刀口亦易损伤。飞来横祸,往往由闲话开始,继起争执;罪祸临身,皆因心狠手辣,害人不浅。
是非不必争人我,彼此何须论短长。
世界由来多缺陷,幻躯焉得免无常。
【译文】
其实,何必时常强分你非我是、我长你短呢?世间从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,缘起如幻、无实自性的躯体,又怎可永存不朽呢?
吃些亏处原无碍,退让三分也不妨。
春日才看杨柳绿,秋风又见菊花黄。
【译文】
吃点亏,让几步,于己实在损失不大,不妨接受包容;时移世易,盛衰很快转移,试看春天柔美的绿柳景色,很快就被秋天怡人的黄菊所替代了。
荣华终是三更梦,富贵还同九月霜。
老病死生谁替得,酸甜苦辣自承当。
【译文】
世人只顾追求身外的荣华富贵,忽略了自身的处境。其实,身外的荣华富贵,如夜中梦、如夏月霜,转瞬消逝,但自身的生老病死苦,除了自己,有谁可以替代呢?
人从巧计夸伶俐,天自从容定主张。
谄曲贪瞋堕地狱,公平正直即天堂。
【译文】
自恃聪明的人,苦心积虑所经营的权谋,最后结果,皆难逃自然的因果定理:阿谀奉承,为私利私愤,作恶多端的,必得恶报,守正不阿,行善积德的,必有善报。
麝因香重身先死,蚕为丝多命早亡。
一剂养神平胃散,两钟和气二陈汤。
【译文】
麝有贵重的香,蚕有贵重的丝,因而命短,故此,无须过分追求与拥有,闲时不妨调养精神,清心寡欲,减少一点好胜斗争的心态吧。
生前枉费心千万,死后空持手一双。
悲欢离合朝朝闹,富贵穷通日日忙。
【译文】
世人少悟,不知生前营谋所得,死后只能空手而往;大多数还未觉悟,仍在继续营谋,天天闹着悲欢离合,日日忙着富贵穷通的事情。
休得争强与斗胜,百年浑是戏文场。
顷刻一声锣鼓歇,不知何处是家乡!
【译文】
请尽快停止争强好胜吧!人生百年,就像做戏一场,不久锣鼓声竭,散场闭幕,又不知随业流转至何方所了。
注:《醒世歌》,七言排律,作者是明代高僧德清。全文讲述的是憨山德清大师经历曲折坎坷,进而成为著作成就丰富的大德高僧。该诗广为流传,情文并茂,说理深刻透彻,发人深省。
憨山德清大师是一位经历十分曲折坎坷,而著作成就又十分巨大丰富的大德高僧。
他以修习禅宗为主,万历中在广东南华弘扬禅宗,影响极大。但为了广度众生,方便僧俗修行,他又提倡修习净土宗,提倡念佛法门。
他所写的这首七言古风《醒世歌》,便是警醒世人,指引世人学佛向善的一支路标。诗写得非常通俗,节奏明快,朗朗上口,也是为了广泛流传,于人有益。
这首《醒世歌》不光是写来提醒他人,同时也是作为清公自己的座右铭。也在为自己做人生的最后总结。本诗形象生动,比喻贴切,道理也说得深刻透彻,可称为一篇情文并茂的佳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南京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