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声音,或圆润甜美,似山涧清泉,淙淙流淌,沁人心脾;或高亢入云,低沉时又如大地回响,富有极强的穿透力和磁性;或“丹田之气”运用自如,气息绵长稳定,高音喷薄而出却举重若轻......
他的歌声里总是拥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。他不高调,不张扬,却以一颗赤诚之心,通过演唱军旅和革命歌曲,表达对祖国的挚爱,对信仰的坚守,对人民的深情,演绎得深沉而铿锵。多年来,他坚持利用工作之余,给劳动在一线的工人、农民及群众歌唱,用歌唱弘扬正能量。他曾荣获“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”荣誉称号、郑州市“新长征突击手”获得者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他不仅用歌声传递情感,更以行动践行初心,他就是青年男高音童磊。
从听父亲的口琴到一名文艺兵
童磊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,父亲是基层职工,母亲是民办教师。生活虽不富裕,家中却始终洋溢着正气与温情。童年时,父亲常在星夜下用口琴吹奏《十五的月亮》,收音机里时常传来《送战友》《英雄赞歌》等红色经典歌曲旋律。那些悠扬的曲调,早已悄然扎根于童磊心底。他说:“小时候虽不懂歌词的含义,但每一次聆听,心中总会涌起难以言说的激动。电视里一播文艺节目,我就守着屏幕不愿离开。”
展开剩余77%少年时期的童磊展现出不一样的音乐天赋。然而,当时农村地区艺术氛围稀薄,直到中学时,他才有幸结识班中一位插班的艺术生。后来,经人引荐,他只身前往市区学习声乐,拜师于原周口师专的程宁敏教授。大学毕业后,童磊投笔从戎,成为一名文艺兵。部队生涯三年成为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:他不仅系统学习了声乐、乐理和舞台表演,更在军营中锤炼了意志,坚定了信仰。
“部队教会我什么是责任,什么是担当。”童磊回忆道,“在军营中唱军歌,不只是表演,更是一种使命。那种氛围与精神,是任何地方都无法复制的。”
用红歌传递信仰的力量
离开部队后,童磊并未选择进入娱乐圈,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参与公益演出。他走进机关、社区、学校、养老院和革命老区,用歌声播撒温暖与力量。常常自费添置音响设备、承担交通开支;条件允许时,还会为大家购买音乐会门票,共享艺术时光。他说:“我唱歌不为名利,是为信仰而唱,为美好生活而唱,也希望让更多人感受歌唱的快乐。”
童磊尤其擅长演唱革命老歌与军旅歌曲,如《小白杨》《红星照我去战斗》《母亲》《强军战歌》等。他的嗓音浑厚有力,情感真挚动人,每次演唱都深深打动观众。许多老人聆听时热泪盈眶,“这些歌,唱出了我们时代的记忆,让人无比感动。”
刚刚过去的夏天,在郑州市中原区白寨城中村改造项目酷热的工地现场,一位皮肤黝黑中等身材穿着和工地工人一样马甲,童磊演唱的《咱们工人有力量》歌曲,如云雀钻天,穿透云霄,唱出现场工人的心声,为工人平添新的士气。
“我也是一名工人,咱们工人就是有力量,把这力量转化成生产力,才能促进高质量发展”他说。
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童磊积极投身各类纪念活动,在“九三”阅兵前后,他精心研习多首抗战歌曲,辗转郑州、新乡等地参与主题演出,以歌声缅怀先烈,致敬英雄。
“这些不是老歌,是历史的回响,是民族的记忆。”童磊说,“我们不能忘记过去,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。唱红歌不是为了怀旧,而是为了传承。与先辈的巨大牺牲相比,我的付出微不足道。”
传承的不只是歌声
随着艺术实践的积累,童磊逐渐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有限,唯有将精神传递下去,才能实现歌唱的真正价值。于是,他开始公益招收学生,尤其是青少年和退伍军人,教给他们发声技巧,并引导他们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与情感。
“我不是音乐学院教授,但我有经验与热情。”童磊说,“我希望学生不仅学会唱歌,更学会做人,学会热爱祖国、赞美生活。”
他的课堂不设固定场所,有时在社区活动室,有时在公园长椅,有时则通过线上视频展开。他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,尤其强调“情感投入”,认为歌唱不仅是技巧的呈现,更是心灵的表达。
刘成林是一名退伍军人,喜爱《好男儿就是要当兵》却苦于唱不好。一次活动中,他与童磊以歌相识。童磊的演唱与人品深深打动了刘成林,后来决定拜师学艺,以歌声传承革命精神与时代强音。童磊也看中刘成林的音乐潜质与综合素质,带他进录音棚,一句一句示范教唱。刘成林说:“人生第一次进录音棚,才知道录歌如此不易。感谢童老师,他对艺术的认真与执着感染了我。”在童磊的鼓励下,一度求艺受挫、陷入低谷的刘成林重拾自信,不仅努力学习歌唱,更积极参与公益演出,锻炼表达能力。如今,他已成为一名社区文化志愿者,常与童磊同台慰问演出。
“童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,”刘成林说,“他让我明白,歌声能治愈人心,也能点燃希望。”
歌唱梦想与祖国同行
童磊怀有一个梦想,利用工作之余,组建一支“红歌志愿演唱团”,走遍全国,将经典老歌唱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。他说:“我想让大家知道,歌唱不仅是舞台表演,更是生活的一部分。我们要让年轻人明白,这些歌曲从未过时,它们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与灵魂。”
“九三”阅兵后,童磊又接受两名歌唱爱好者为学生,并计划与文化馆、退役军人事务局、学校、乡村等单位合作,推动红歌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乡村。他还准备录制一套《红歌唱法教学》视频,免费提供给基层文艺爱好者和音乐教师使用。
“我不怕辛苦,也不怕孤独,”童磊说,“只要还有人愿意听、愿意学,我就会一直唱下去、教下去。”
童磊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亦无耀眼夺目的光环。但他以一颗赤子之心,将歌声化为信仰的力量,让个人梦想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融。他的歌声穿越岁月风霜,依然嘹亮;他的脚步踏遍中原大地,始终坚定。
在这个多元、飞速、变幻的时代,童磊选择了一条不那么“流行”的道路。他唱的是老歌,走的是老路,守的却是初心。正因这份坚守,他的歌声才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。
“尽管我已经学习演唱了二十多年,但我还年轻,只要还能唱,就会一直唱下去,”童磊说,“因为我唱的不只是歌,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、一个民族的精神。”
南京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