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其次,确定运动区,这是其他区域定位的基础,运动区取前后正中线中点后0.5cm处和眉枕线在鬓角前缘交点处为一条线段。先将运动区分5等分,上1份治疗对侧下肢瘫痪,中2份治疗对侧上肢瘫痪,下2分治对侧中枢性面瘫、运动性失语,发言障碍,也称“言语一区”。图片
确定好运动区后,便可以先定位感觉区、舞蹈震颤区、血管舒缩区感觉区位于运动区后移1.5cm平行线上。同样五等分,上1份治疗对侧腰腿痛、麻木、感觉异常、后头部、颈项部疼痛;中2份治疗对侧上肢疼痛、麻木、感觉障碍;下2份治疗对侧面部麻木,偏头痛,颞颌关节炎等。(笔者注:运动区与感觉区一起记忆,一般会一起运动,从上到下分别对应下肢、上肢及头面,反着对应)舞蹈震颤区位于运动区前移1.5cm平行线。一般针刺时从上端到发际,可分段针刺,治疗震颤麻痹、舞蹈病(对侧取穴)。血管舒缩区位于舞蹈震颤区向前移1.5cm平行线。针刺法同舞蹈震颤区,主要治疗皮层性水肿、高血压。郭氏治疗时上1/2管上肢水肿,下1/2管下肢水肿。精神情感区在前正中线旁2cm,从血管舒缩区向前引4cm。本区可以治疗精神情感障碍。此外,晕听区位于耳尖直上1.5cm,向前向后引2cm水平线,针刺时可从后向前也可从前往后。晕听区主要治疗眩晕、耳鸣、听力减退等疾病,根据情况取穴,眩晕可两边都取,耳鸣可取患侧。言语三区在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cm长水平线,即与晕听区一半重叠,可治疗感觉性失语。言语二区位置较为复杂,先确定顶骨结节,然后平行与前后正中线往后引2cm确定一点,该点往下引3cm即是言语二区。本区治疗命名性失语。(笔者注:失语类型众多,可以学习失语如何定位?有这 3 张图就够了,简单记忆就是运动即表达障碍,感觉即理解障碍,命名即命名障碍)图片
接下来,确定足运感区,前后正中线中点左右旁开1cm,向后引3cm平行线即是。该区域为肚脐以下区域万能穴,治疗对侧下肢瘫痪、疼痛、麻木,急性腰扭伤、夜尿多、子宫下垂。图片
视区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1cm,向上平行于前后正中线引4cm水平线,治疗皮层性视觉障碍。平衡区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3.5cm,向下引平行正中线4cm直线,治疗小脑平衡障碍。制狂区在平衡区中间,治疗精神狂病。图片
胃区在瞳孔直上直线上,以发际处为起点,向上引2cm平行正中线直线,治疗胃部疾患。肝胆区则是胃区起点向下引2cm,主治肝胆疾病。胸腔区位于胃区和正中线之间,向上向下各引2cm长平行线,治疗胸闷、气喘、心悸、呃逆、等胸部疾患。鼻咽口舌区位于胸腔区中间,治疗鼻咽部、口舌疾患。生殖区从额角向上引平行于正中线2cm的平行线,治疗子宫、盆腔疾患。肠区即是额角向下引2cm,治疗大肠疾患。图片
以上便是焦氏头针的所有定位区域,可以备以学用。其实,头针操作难在针刺,可以先了解一下头皮下组织结构,针刺时角度一般与头皮呈15-30°,针刺以在帽状腱膜下间隙为要,针太深到骨膜,针太浅在帽状腱膜都会导致疼痛明显。(笔者注:在操作时,进针感很舒适就是到帽状腱膜间隙,不会有明显阻滞感)图片
头针操作法:角度同上,一般针0.5-2寸,捻转速度200次/分(捻转要快),时间2-5分钟,配合动气针法(笔者注:一定要让病人走,不懂此法可参考前文),一般瘫痪病人隔日1针,连续10次一疗程,休息3-5天进入下一疗程。二、体针法1. 辨证思路:①经络辨证 ②体态辨证:阴急阳缓,可见足内翻,此为阳跷脉虚而出现肢体内侧拘急而外侧肌肉弛缓;阳急阴缓,可见足外翻,此为阴跷脉虚,出现肢体内侧弛缓而外侧拘急。体态辨证取穴原则(笔者注:该法是本章节的精髓,同样的理论或可以用到其他奇经八脉上)①阳跷脉虚:取阳经,足三阳+阳跷脉(申脉)+阳明②阴跷脉虚:取阴经,足三阴+阴跷脉(照海)+阳明(阳明主润宗筋,兼调气血)2. 体针常用取穴法①下肢:胃经取髀关、伏兔、阴市、足三里、丰隆、解溪;胆经取环跳、风市、阳陵泉、光明、悬钟、丘墟、足临泣;膀胱经取委中、昆仑、申脉;脾经取血海、阴陵泉、三阴交、公孙;肝经取中封、太冲。②上肢:曲池、手三里、外关、合谷、中渚、后溪③廉泉、舌三针、八邪(舌三针扎法:如歪斜左侧则扎右侧,具体操作见二)④伴随症取穴:手麻合谷透后溪、脚麻公孙透束骨、打呼噜取照海、肛门松弛取长强和会阳、足下垂取解溪、昏迷取脑清(解溪上二寸)、舌骨肌麻痹取公孙、血压高取曲池透少海和太渊内关……3.常见偏瘫类疾病① 中风病治疗思路辨经络、辨体态阴阳关注语言、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头针+体针(加减如下)语言不利、舌强不语---廉泉、舌三针、合谷、公孙口眼歪斜---风池、下关、阳白、颊车、迎香、地仓、攒竹、人中、承浆(患侧取穴)上肢不遂(胳膊内收)---合谷、中渚、外关、手三里、曲池、肩髃、肩贞、天宗握拳不开---合谷透后溪足内翻---申脉、丘墟、昆仑、绝骨、阳陵泉、足三里、环跳、风市、髀关、伏兔、解溪足外翻---照海、三阴交、中封、阴陵泉、血海、足五里、解溪足下垂---跟平、解溪②面瘫选穴法:风池(双)、翳风(患)、下关(患)、阳白(患)、颊车(患)、迎香(患)、地仓(患)、攒竹(患)、人中、承浆后溪(患)、合谷(健)、足三里(患)、关元、太冲(双)透刺法:阳白三透(透攒竹、鱼腰、丝竹空)、地仓颊车一线、地仓颧髎一线、地仓目内呲一线、下关迎香、颊车颧髎。(笔者注:透刺法是治疗面瘫的关键)③小儿脑瘫取法同中风偏瘫眼睛外斜视---攒竹透丝竹空对眼---丝竹空透攒竹颈软---风池、颈百劳、后溪、大椎智力低下---脑清(解溪上2寸,主治嗜睡、健忘、足下垂等症)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、风池腰软---身柱、长强、后溪、大椎至此郭老针灸经验系列的整理就告一段落,郭氏针灸重基础、重经典、重手法,重临床。从中不难看出郭老对诸多疾病的治疗思路大多还是来自中医基础、针灸典籍,各位不妨将目光看向第五版针灸教材和一些针灸歌诀;针刺手法还是我们开始时讲的八字金言,所谓“针之要,气至而速效”,从每天捻针开始吧!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南京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